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 全国“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时间: 2024-10-27 02:56:07 | 作者: 工程案例
日前,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的山水工程推进会上,公布了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宁夏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这是继2021年6月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作为首批中国十大典型案例,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推广后再次获得全国性荣誉,也是此次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的案例。
2018年,宁夏成功申报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实施了废弃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等八大工程17个重点领域180个子项目,其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4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7.1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系统提升了贺兰山东麓生态质量,有效解决了贺兰山生态环境明显问题,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本底,生境通道贯通接续,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在前期依法关闭退出矿山、大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改治理、加强保护区监测监管的基础上,坚持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围绕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与“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充分的利用历史遗留矿坑和保留的工矿遗址,重点在葡萄酒庄建设、文旅廊道打造、工业遗产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利用矿山生态修复成果建设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和葡萄种植基地已成为宁夏靓丽“紫色名片”和旅游打卡地;利用工矿遗址打造的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大磴沟生态修复示范区声名鹊起,成为影视剧拍摄基地和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取得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共赢的生态修复实践效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经验。
近年来,宁夏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积极地推进“山水工程”试点,从资金整合、工程谋划、方案编制、组织实施、成效评估等方面做规范,推动单一要素治理向统筹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性、治理措施的系统性、跨部门的协同性转变。
下一步,宁夏自然资源厅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战,巩固好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实施好六盘山“山水”工程,推进罗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通过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全过程监管等综合措施,推动“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美丽宁夏作出更大贡献。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全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新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顶配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趋势。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怎么样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非常明显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度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相关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上一篇: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来电来信举报调查处理情况公示表 (2023年1月5日)
下一篇:江苏津智泓环保专利获批:集成式除尘塔如何革新空气净化技术?